专题:第六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锦州韩天一婚纱艺术摄影有限公司
2024年服贸会专题活动之一——“第六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9月12日-1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民生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科技金融部/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鲲鹏出席并演讲。
杨鲲鹏认为,银行要做好科技金融、科创金融,必须持续深耕数据生态,同时要用好科技金融的工具和手段。即要用科技手段来做科技金融,用好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
他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国家从整体层面加强数据基础建设。他解释说,“我们各种模型要用到大量的外部数据,与各个区域都在分头对接数据。实际上全国性的尤其是政务类数据占了很大比重,但相关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和可得性有些不足,有的数据太不准、用起来不太方便,个别数据较贵、银行成本较高”。
二是希望监管更有弹性,鼓励银行推出更多更契合科技企业需求的产品,加大认股权类产品、股权激励贷以及小股东并购贷款等创新产品的试点范围。“我们比较欣喜地看到在北京、上海、深圳,在一些局部领域开了一些口子,但从企业实际需求看,建议能有进一步的突破”。
三是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更具持续性的支持,包括风险补偿、科技再贷款政策等政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鲲鹏: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刚才邮储银行张兰英总的分享体现了国有大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作为和担当,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启发。下面我从民生银行实践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向新,金融向实——创新助力民生银行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民生银行简介
民生银行是1996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全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总资产7.5万亿,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第22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认定的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
民生银行是由民营企业股东发起设立的商业银行,跟民营企业同根同源,是民营企业的同行者。民生小微金融在业界也有一定品牌和特色,小微贷款的余额已突破8000亿,有很多创新的特色产品。同时,作为业内数字金融的开拓者之一,民生银行首创了分布式核心系统,现在生态金融服务的核心企业超过2600户,链上融资客户是8.37万户,融资余额已经接近2000亿元。我们也有相应的智慧银行系列解决方案。
下面我要重点介绍的,是我们科技金融的实践。
二、科技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家也关注到我所在的部门,原来叫投资银行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正式更名为“科技金融部/投资银行部”,体现了民生银行落实中央精神要求、写好第一篇大文章的决心。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实现转型的重要机遇,包括战略转型、业务转型,也包括促进数字化能力、科技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提升。但同时更是挑战。面对科技行业,银行普遍感觉专业壁垒很高、长尾客户很多,客户需求也很多元,客户成长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也很大,怎么来破局?一个礼拜前,我们跟一家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做得很好的国外同行交流时,提到商业银行如何支持科创企业的话题,他们却认为商业银行不太适合介入这类高风险客群。我想各国家的情况不太相同,因而无法类比。但是我坚信我们在科技金融方面是可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来。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民生银行的实践,请大家批评指正。
三、民生银行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新理念
1.全周期、全场景
科技型企业最大特点就是高成长性。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很多时候,商业银行最擅长的放贷款却往往不是企业最核心的诉求。比如说初创期,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并加速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因此首要任务是找到“耐心资本”。企业进入成长期,开始关注控股权和核心员工激励等问题,并逐渐产生固定资产投融资、资本市场运作以及数字化运营等需求。成熟期企业金融需求则更加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针对成熟期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手段也更加丰富一些。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客群,我行推出“易创”系列产品,涵盖债权融资、股权投融资(撮合)、资金及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以及办公云服务、产业资源嫁接等各类非金融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支持和服务。
2.轻财务、重成长
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肯定是要基于财务数据审核和资产抵质押的,但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创企业往往是“三高一轻”,即轻资产、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因此或多或少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如何在财务指标和成长性指标之间作出权衡,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为科技企业、科创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我想除了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外,更重要的是理念上要有突破。民生银行将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性作为最重要的选择和评判标准之一,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引导前中后台用长期视角来看客户,陪伴科技型客户成长。
3.共生存、共发展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分业经营,科技企业金融需求则是多元化的,仅银行一家是无法有效满足的。但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又占了很大份额,因此成为资源整合者、信息集成者、生态凝练者,是银行服务科创企业时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点。
民生银行在总行层面组建了专门的生态团队,打造易创生态联盟,整合集团持牌机构、全行战略客户资源以及外部专业投资机构资源,并且与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园区,律所、会所、评估机构建立了常态化沟通及合作机制,为客户提供整合赋能。
(二)打造新机制
1.优化顶层设计
商业银行做科技金融必须有自上而下的安排。民生银行总行和重点区域分行组建科技金融委员会,作为科技金融业务总分行最高决策机构,同时明确全行科技金融三年的业务发展规划,重点分行实施一行一策。另外,从组织架构、尽调模式、审批流程、贷后流程、考核、资源配置以及相应的尽职免责等方面,民生银行都针对科技金融业务做了一整套完整安排,从体制机制上形成一套组合拳。
2.明确能力边界
科技型行业范畴非常广,我们基于先进材料、新型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医药医疗、新型服务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6+1”主线,绘制了民生银行科技金融产业图谱,目前已经包括几百个行业节点,很多节点是在国标四级体系中无法精准定位到的科技重点行业或赛道。并且基于行业成熟度、市场容量以及我们自己的能力基础,在产业图谱上梳理出近年信贷业务重点支持的行业和产业链。对于部分不确定性较高的科技领域,我们主要以产业资源链接、股权投资撮合以及民生e家等非信贷或非金融服务为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3.强化全程风控
高成长性的另外一面是不确定性。我行在贷前、贷中、贷后都有相应安排,通过数据、模型和算力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全程风险管理。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能力的同时,也加强防控线上化、数字化带来的新型风险。同时积极探索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提前做好风险缓释、化解等管控工作。
(三)打造新工具
理念转型和机制优化的同时,做科技金融还必须有新的工具和手段。
1.数字化平台助力
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科创萤火平台,包括四大模块:(1)企业评价模块:整合行内外、多维度数据源,对80多万户科技型企业进行快速数字画像和分层,评价报告一键生成。(2)产品服务模块:基于客户画像和评价结果精准适配产品和权益。(3)行研支持模块:基于民生银行科技金融产业图谱,提供匹配科技金融重点行业颗粒度的深度行研支持,一线业务人员还可以在线发起行研支持诉求。(4)产投撮合模块:挖掘生态圈中股权投融资、产业资源嫁接等(潜在)需求,系统智能匹配、定向撮合和赋能。现经过筛选入库的已有好几百条投融资线索,我们还定期组织线上路演。萤火平台数字化工具2024年1.0版本上线至今,全行有超过2000家总分支机构在使用。
2.产品创新赋能
2023年7月,民生银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易创E贷”,2023年9月18日在民生美术馆进行了正式对外发布。这个产品是纯信用、纯线上、1000万以内额度的信用贷款产品,基于外部数据和内部模型。由于精准契合了专精特新客群的需求,市场接受度较高,客户体验非常不错。马上就是“易创E贷”正式发布一周年时间了,现余额已经超过80亿元,累计申请客户超过4000家。这一年当中我们进行了很多次的迭代,后续我行将以易创E贷为基座,持续丰富和提升E贷产品体系,如加快对接苏州征信、重庆数局、上海技术交易所等,进一步优化模型。另外,加大科技型企业链式开发、投贷联动等也是后期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
3.智能化模型提效
贷前,除了前面提到的企业评价模型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分层外,我行还有专属风险评级模型。贷中,“易创E贷”产品支持在线上发起业务申请,一键生成审批结果。同时我行也正在打造整个智能化贷后体系。通过智能化工具极大提升了前中后台整体作业的效率。
四、思考和展望
我们觉得银行要做好科技金融、科创金融,必须持续深耕数据生态,同时要用好科技金融的工具和手段。即要用科技手段来做科技金融,用好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
有三点建议。一是国家从整体层面加强数据基础建设。我们各种模型要用到大量的外部数据,与各个区域都在分头对接数据。实际上全国性的尤其是政务类数据占了很大比重,但相关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和可得性有些不足,有的数据太不准、用起来不太方便,个别数据较贵、银行成本较高。上次跟新华社记者朋友们交流时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二是希望监管更有弹性,鼓励银行推出更多更契合科技企业需求的产品,加大认股权类产品、股权激励贷以及小股东并购贷款等创新产品的试点范围,我们比较欣喜地看到在北京、上海、深圳,在一些局部领域开了一些口子,但从企业实际需求看,建议能有进一步的突破。三是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更具持续性的支持,包括风险补偿、科技再贷款政策等等。
最后抒发一点感想。今天早上路过首钢园三号高炉,一个工业时代文明的遗产,现在我们又坐在这个场馆里讨论数字科技等前沿的东西,有种强烈的冲击感。从事科技金融以来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科技跟金融的结合往往是一个时代变革的开启,科技和金融的双向奔赴往往成为一个时代进步最大的推动力。我们回顾历史,大概在260年前,蒸汽机、纺织机出现,科技跟金融有了第一次结合,可以说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成就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160年前电气机、内燃机出现,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再次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投资银行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了发展。60年前,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风险投资制度的结合,促成了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现在我觉得我们也正处在新一轮的科技金融大融合、产业变革、科技升级的前夜。相比前面几次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不再是产业革命的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我们身在其中,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产业变革、科技升级的开拓者和领航者,我们在座各位都有更大的使命,更大的责任。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与各位共勉。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梁斌 SF055锦州韩天一婚纱艺术摄影有限公司